姜维大军不日即到!"这一招极为巧妙,既利用了刘备在蜀汉的神圣地位,又给了众人希望。
果然,一些原本倾向投降的官员开始动摇。"陛下!"突然一名年轻官员出列,
"臣李撰愿死守成都!"李世民心中一喜。李撰是李严之子,素有谋略,
却因父亲罪过不得重用。这正是他需要的人才!"好!李卿任参军,协助守城。
"李世民当即决断,然后环视众臣,"再有言降者,视同叛国!"谯周面如死灰,
却不敢再言。朝议结束后,李世民留下李撰和赵广,连夜制定守城方略。
第三章 力挽狂澜三日后,邓艾前锋抵达成都郊外。李世民站在城楼上,
望着远处扬起的尘土,心中竟涌起久违的战意。"陛下,探马来报,邓艾军不足两万,
且长途跋涉,已是强弩之末。"李撰分析道,"但他们打着'奉天命伐蜀'的旗号,
士气颇高。"李世民冷笑:"什么天命?朕就是天命!"他转向王训,"城中士气如何?
"王训抱拳道:"自陛下斩杀两名趁夜出逃的官员后,无人再敢言降。
将士们见陛下每日亲临城防,都很振奋。""好!"李世民点头,"传令下去,
今夜每个守城士兵加发一斤肉、半斗酒。另外,把武库里的重弩全部搬上城墙。"当夜,
李世民召集众将布置战术:"邓艾必先派小股部队试探。朕要你们示弱,放他们靠近城墙,
然后集中弩箭射杀,务必取得首胜!"众将领命而去,只有李撰留下:"陛下,
姜维大军被钟会牵制在剑阁,短期内恐难回援。若邓艾全力攻城...""朕自有妙计。
"李世民神秘一笑,"你可知道成都城内还有一位大才?"李撰疑惑地摇头。
李世民蘸水在案几上写下三个字:诸葛尚。"诸葛瞻之子?
他不是已经...""朕已密令赵广寻访,果然在民间找到。
诸葛瞻战死前将儿子托付给亲兵,现藏身西郊。"李世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
"明日朕要亲自为他戴孝,激励三军!"次日清晨,邓艾果然派出一支千人队攻城。
按照李世民的计划,守军先示弱...